革新体育课堂教学 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 张晓莉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求新、求异的心理较强,这就要求我们每节课都要有新意,用新鲜的事物、形式或角度来刺激学生,启动学生活动的动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从而达到“健康第一”的课程目标。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提出以目标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各地、各校以及教师都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去达成课程学习目标,在这个广阔的空间内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发现、去探索、去耕耘、去创造,以便我们的课堂更贴近学生的需要。
一、创设游戏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目前,小学体育教学在整个小学教学课程体系中处于忽视的地位,小学体育的教学质量差,而且效率低。很多学校的体育课都只是一种形式,缺乏系统的教学内容,甚至被别的课占用。而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就要重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加强自身在课程中的主导地位,在授课过程中自觉引入趣味性游戏,注重培养小学生的体育技能和顽强拼搏的意志。这样既能让小学生自愿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在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又能让我们的体育课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贴近生活,从而发挥小学体育课在小学生个人发展中的应有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四方格”游戏来教学生基础的篮球知识,画四个方格,每个格子里站一个学生,学生A将篮球传给学生B,球只允许在格子里弹一次,然后同学B传给同学C,不能接住球之后再传,要直接进行拍打。通过这样的游戏,教师可以很快地发现对篮球感兴趣的学生和不感兴趣的学生,之后通过记录总结,更有针对性地去进行游戏设计,使兴趣的效能发挥大较大,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体育游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创作设计体育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学习锻炼,在创作中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游戏来保证学生的兴趣稳定性和倾向性,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兴趣广泛性,合理的游戏教学安排保证学生的兴趣效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兴趣中成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养成健康习惯
小学生具有好动特征,好奇心重,且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及认知具有相对差异性,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较困难的体育教学内容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就显得很容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需求及特征,按照学生不同的年龄阶层及年级划分,创造适合小学生的体育课堂项目教学,同时教师还可以在体育专业课程教学课堂中联系生活实际设立一些与体育项目教学相关的体育小项目加强学生对体育知识的理解与技能掌握,同时还可按照学生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实施教学,使学生在兴趣引领下融入体育教学学习,通过实际项目教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体育学习的魅力,积极投入体育锻炼,掌握体育相关技能,从而唤起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强烈意识,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体育明星或者其他明星为榜样,让学生积极地展开体育技能的学习和练习。很多小学生不愿展开体育活动的根本原因,一是体育活动会造成身体上的疼痛,二是没有认识到体育运动的价值所在。教师可以讲述某些明星为了健身塑形,每天坚持做运动练习,终会收到一定的成效。教师还可以讲述很多体育明星,因为体育技能方面的特长,终改变了自身的命运,成为某一体育运动领域的佼佼者。学生们明白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会形成积极的体育意识和习惯。
三、加强小组合作交流,培养体育精神
体育作为一项以运动为主的学科,教师倘若能在学生参与运动项目的过程中加以引导,可以有效地渗透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主,主动学习”为理论依据,以“集思广益,探究创新”为核心内容,以“互帮共勉,竞争激励”为原则,它是一种让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乐中求学,在学中取乐”的新颖的教学模式,打破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教,学生学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观点。由于体育新课程的普遍实施,合作学习特别是体育合作学习越来越显示了它的地位。合作交往促进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促使他们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了他们的人际关系。
例如:在一次跳绳练习后进行放松调整时,教师布置学生6人分为一组,用绳拼图,自由组合,自由想象,时间3分钟,到时全班同学相互参观评出最佳拼图奖。分组后,只见同学们热烈讨论,有的出点子,有的在拼接,有的做修改……最后有的小组拼出“三角形、梯形”,有的拼出“小树”,拼出“班组名称”,拼出“各种小动物”等形式各异的图形。看到学这样热烈的练习场景、认真学习的态度、融洽的人际关系后,教师会由衷地感到高兴。为此,教师在实施体育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团队合作所带来的乐趣,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进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总之,体育课程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小学体育教师应该通过反思,立足当前小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革新课堂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陕西省韩城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