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乔 蔷
作文教学它既是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是认识水平的训练。在这个训练过程中体现着听、说、读、思、写诸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师应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以多样化、综合性的训练形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空间和氛围,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从而能动地去反映
他们多彩的生活。
一、绘写一体丰富学生作文资源
小学生在接触到新鲜事物或自己感到有趣的事时,总会情不自禁地想画出来。教师要利用孩子的这些特点因势利导,在作文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观察事物,这对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内容丰富的“资料库”有很大的帮助。如让学生老写周记,不免枯燥,我便让学生尝试“绘画周记”,即把16开的纸分成两半,左半设计成一个大框,右半印上横线格;学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挑选自己喜爱的画面剪辑或临摹至左边,右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这幅画的意思或自己制作这幅画的过程。有段时间,许多小朋友热衷于“数码宝贝”,剪贴上一幅 “数码宝贝大战”的图画,仔细观察正义与邪恶双方的战斗场面,旁边竟也能像模像样地描绘上一场惊心动魄的决战。有的同学喜欢喂养小动物,便把它们作为自己亲密的朋友画在绘画周记上,还记录了自己与小动物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一幕幕。因为这些内容都源于同学们的爱好,生活气息浓郁,他们对画面有亲切感,会主动去观察并乐于把画面描述出来。
二、引导学生写作入门的方法
首先是范文入门。在一篇习作的开始,老师找一篇较有代表性的文章,有较丰富的词汇,生动的语言,有丰富的想象,比如比喻拟人的运用,句子长短的搭配,结构较为清晰。然后进行分析和指导,让学生进行模仿。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可能是雷同的,但是是比较完整的,也应该是通畅的。但是,这个方法一定得注意的是在类似的指导过后,一定要去发现学生自己创造的东西并且将其夸大表扬鼓励,这样学生才会在今后的同样教法的习作中有自己的想象和创造。第二是童话引路。童话是小孩子的快乐天地,是他们成长的摇篮。不喜欢语文的学生也一定喜欢童话。所以,编织童话,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无边无际的想象世界里遨游。但是我认为,刚刚开始,应该给予一定的素材,具体的指导,可以先给他们一条线索,因为孩子的思维不会这样流畅通顺,但是也不能过于束缚,教师得适当把握好这样一个尺度。三是随文练习。这是一种工夫很重的方法。但是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每上完一篇课文,教师便可以进行类似的文型练习。一个单元过后,学生就可以有三到四篇的练习机会,也许会比较雷同,但是这样的话学生也应该掌握了基本方法。如果真的有恒心进行长期这样的训练,效果应该不错!
三、口头作文与即兴作文的训练和指导
叶圣陶曾说:“口头为语,书面为言。文本于语,不可偏指,因合而言之。”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口头语言先于书面语言。口头语言是基础,只有在切实进行口头训练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作文教学应当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入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即使是高年级,口头作文仍是一个重要训练点。说、写不应分家,由说到写,说说写写,有计划地进行训练。许多教师在作文课经常安排先说后写的训练步骤。这样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借鉴别人的长处,并从中受到启发。而口头表达中暴露的问题通过师生及时点评,大家可以共同吸取教训,避免同类问题在作文中重复出现。事实证明,口头作文的训练是必要的、有效的。然而从每周一次的作文课中挤出时间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也难以实现人人参与,人人表达,既不能满足说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听的需要。因此,我们可以另辟蹊径,抓住时机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
1、两分钟演讲。从每天的语文课中或从早读、晨检的时间内挤出几分钟,给学生“两分钟”演讲的机会,每天安排1-2人,轮流进行。两分钟演讲没有内容限制,要求不超时,表达完整,用词准确,语句连贯,有一个中心意思,最好能摆明自己的观点或讲出自己的感受。学生的表现欲和自尊心都很强,他们绝不会让一个毫无准备、语无伦次的自己展示在大家面前,他们一定会为自己的演讲做充分的准备,尽管那只有短短的两分钟。能力强的孩子事先会在头脑中确定内容、组织语言,然后练说一、两遍;能力差一些的也许会先做笔头的准备,拟定演讲稿,然后反复练说。无论哪一种准备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训练,而后一种学生更是自觉地把说与写结合在一起,因为他们喜欢这种新颖、简短、没有任何负担的训练形式,他们期待演讲中老师欣赏的目光与同学们热情的掌声。
2、即兴作文的安排。口头作文的训练时机以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为主,也可以在“计划外”产生。好的教师应该不放过任何一个有利时机巧妙安排学生口头作文的训练。因为往往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在突发事件中,学生有感而发,他们会不轻意地表达出更真实、更自然的思想情感,表现出更有激情的一面,甚至脱口而出几句绝妙精彩的词句。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最佳时机,引导学生即兴作文,开拓写作思路,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作文创造力。例如:今年春天,北京出现了几次严重的沙尘暴现象。在一次语文课上,狂风乍起,本来就很昏黄的天气,骤然变得更加昏暗。狂风带着沙尘席卷而来,发出奇怪的吼声,窗外一片浑沌的世界。学生们望着窗外,表情各异:有的好奇,有的惊讶、有的害怕,思路无法回到课文中。于是教师放下课本,索性让学生走到窗前仔细观察景物的变化。然后让学生交流、议论,谈不同感受。稍做准备后,引导学生进行口头作文。有的学生口头描述了沙尘暴的可怕景象,有的学生着重表达自己的心情感受,还有的学生对引起沙尘暴现象的环境污染问题加以议论。在这个过程中,描述、抒情、议论结合在一起,不同的表达方式都得以训练。事后,再让学生把口头即兴作文整理成《沙尘暴来了》的笔头作文。由于抓住了最佳训练时机,学生们情动而辞发,争相发言,语言生动、富有个性。这样的训练既引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锻炼了他们的思维活动,使之更加敏捷、灵活。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富源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