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思维能力的培养
◎ 唐 莉
几何图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小学生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想要实现有效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现实生活中不少物品均能看到几何图形的身影,但由于几何图形的概念主要是通过归纳几何图形的本质属性、内在联系等组成,十分抽象,不易于理解,不少学生在掌握几何图像的概念上均不理想。因此,教师需针对此情况,寻找教学策略,从而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几何图形的概念。就此,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中几何图形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
一、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与其它数学知识相比,几何图形知识需要学生细致的观察图形,有理有据的分析图形线条、角度等元素之间的关系,合理的使用公式才能解决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是学习几何的基础,但这项能力的培养过程无疑是枯燥的,教师如果仍然主导课堂,让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理解,将会使学生逐步产生厌烦心理。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有效的方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的观察与分析几何图形,感受其中的乐趣与图形关系中的奥妙,从而产生几何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这部分知识时,直观的对图形进行分析学生很容易找到正方形与长方形的不同,但是利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则存在一定难度,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利用手中笔、直尺等工具实践测量长方形与正方形,利用获取的数据总结他们的区别与特点,这种方式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探索与分析过程中,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容易产生学习的欲望与激情,从而能够更深入的理解知识、更扎实的掌握知识。
二、依托现代技术,还原图像本质
我们利用身边的实物进行教学确实能拉近学生与知识间的距离,但还不能保证学生的注意力、兴趣一直持续下去,因为小学的孩子,注意力的保持是有一定的限度的,除非你能一直吸引住他。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功能,使静的课堂活动起来,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的精神亢奋起来,这样才能紧紧地吸住学生的目光,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的使用,恰恰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平台,使课堂动态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了让学生明白圆柱体侧面长方形的长与底面周长的关系,我们可以把课堂内容设计成动画形式,或者把静态的知识通过视频、图像等演示给学生。
如学习《圆柱侧面积》的知识时,可以将一个与圆柱体底面等大圆放在侧面长方形长的左端点上,用红色突出显示重合的一点,让圆沿着长方形的长滚动,圆上的红点正好与长方形长的右端点重合,直观巧妙地说明圆的周长恰好与侧面长方形的长相等。这样不但直观,而且生动有趣,学生好像在观看动画一样趣味盎然,同时学会了知识,并且印象深刻。
三、灵活解题思路,发展发散思维
学习几何概念问题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数学几何问题,形式多种多样。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这样学生才能根据不同的题型变换不同的思维,进而达到对几何问题准确的解答。虽然,题型变化多样,但是几何图形概念却是固定的,所以,教师在教会学生熟练掌握几何图形概念的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学会灵活的应用,使学生学会以不变应万变,进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并且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学生对于几何学习的自信心也就会随之提升。
如,在学习了基本图形后,让学生利用这些图形拼摆出喜欢的物品或图形;画一幅美丽的图画;动手折一折,剪一剪。由一种图形变成另一种图形,可以把长方形变成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把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可以变成怎样的图形?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造力。学习了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后,让学生为学校设计一个花坛,并计算出各种花草的面积。学习了圆的周长后,让学生设计一个锅盖。低年级可以先操作然后再去回想变换的过程,到了高年级可以先去想象,然后再去操作,然后再回想,在想象中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有效实验操作,培养创新意识
学生的亲手操作实验是最有效果的,可以让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上协同参与,空间几何观念真正地形成和巩固。在实验的操作中,学生通过丰富的图形、符号来感知、操作、参与探究活动,初步的产生演绎和论证的演示,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知识时,可以用量的方法。可是量的过程中有误差,为何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呢?可以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起来,学生一下子就活起来了,学生开始拿起剪刀把三个角剪下来,并把三个角拼在一起,自然得到了数学结论。又如,在教学《体积》概念时,我把两个盛有水且相同大小的玻璃杯中放进两个大小不同的石头,让学生来观察水位的变化;当石块取出来之后,再来比较水多,学生生动而具体地认识到体积的含义和概念。当然,在实验的操作中,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摆、折、剪、制作、绘画、实地操作等实验活动来加以理解。
总之,学生在小学时期对几何体图形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对事物的思考分析能力,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又可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因此,在小学阶段,尤其在低年级的几何形体知识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把比较抽象的几何形体,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逐步转化,这样有利于促进知识结构的构建,为中高年级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陕西省大荔县渭南市城关镇云棋小学)